2023年TBT通報情況
202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世界貿易組織(WTO)的164個成員中共有90個成員提交了4068件TBT通報*1,其中包括2260件新通報、1723件補遺和勘誤通報、85件修訂通報。提交通報數(shù)量位列前10位的成員依次是:美國、坦桑尼亞、烏干達、盧旺達、肯尼亞、布隆迪、巴西、印度、歐盟和埃及(見表1)。
表1 2023年和2022年TBT通報數(shù)前10位國家
注:本表2022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本網站《2022年TBT通報和出口歐美產品受阻情況》。
2023年提交TBT通報數(shù)量前10的WTO成員中,80%為發(fā)展中經濟體。與去年相比,部分成員提交的TBT數(shù)量變化明顯。其中,排位第2的坦桑尼亞增長71.4%,排位第4的盧旺達增長1.2倍;肯尼亞、布隆迪分別增長38.7%和1.4倍;烏干達、巴西則分別下降22.7%和60.0%。前10位的WTO成員中,僅美國和歐盟為發(fā)達經濟體,美國提交的TBT通報數(shù)與去年相比變化不大,歐盟則增長22.9%。
在與我國簽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的152個國家/地區(qū)中*2,本年共有59個國家/地區(qū)提交了2792件TBT通報,同比增長18.5%,占WTO成員總通報數(shù)的68.6%。除坦桑尼亞、盧旺達、肯尼亞和布隆迪外,加納本年提交的TBT通報數(shù)也明顯增多,增長16.3倍,主要涉及機電產品、燈具和化學品等。(見圖1)。
圖1 2023年和2022年部分“一帶一路”國家TBT通報數(shù)比對
《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3成員國2023年共提交了381件TBT通報,同比下降9.9%。其中,TBT通報數(shù)減少較為明顯的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分別下降和91.7%和60.0%。相反,新西蘭和澳大利亞提交的TBT通報數(shù)分別大幅增長141.7%和27.8%。緬甸、文萊、柬埔寨和老撾本年尚未提交TBT通報(見圖2)。
圖2 2023年和2022年RCEP成員國TBT通報數(shù)比對
(如無特別注明,本節(jié)數(shù)據(jù)均來源于WTO官網,收集于2024年1月4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
1.按照WTO《技術性貿易壁壘協(xié)定》第2.9.2條的要求,只要各成員擬議的技術法規(guī)不存在有關國際標準可參照,或擬議的技術法規(guī)中的技術內容與有關國際標準中的技術內容不一致,且該技術法規(guī)有可能對其他成員的貿易有重大影響,則各成員即應“通過秘書處通知其他成員擬議的法規(guī)所涵蓋的產品,并對擬議的法規(guī)的目的和理由作出簡要說明”。WTO秘書處通常會將各成員發(fā)出的這種簡要說明通知以一個固定格式表格的形式派發(fā)到其他成員,這個表格就是TBT通報。TBT通報作為WTO最官方和正式的技術性貿易措施發(fā)布渠道,是體現(xiàn)WTO成員技術性貿易措施方向和趨勢的重要文件。
2.“一帶一路”成員單來源于國家信息中心“中國一帶一路網”,截至2023年10月19日,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地區(qū)簽訂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
3.《區(qū)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xié)定》(RCEP)于2020年11月15日正式簽署,成員包括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東盟十國。2022年1月1日,RCEP正式生效。
2023年度我國出口歐美消費品受阻情況
本簡報所述“受阻”是指產品被當?shù)睾jP拒絕進口、自動扣留以及進入對方市場后被召回等多種出口受阻情況。本節(jié)重點介紹美國CPSC召回和歐盟Safety Gate通報。
【美國】
2023年,美國消費品安全委員會(CPSC)共發(fā)布323例召回通報(Recall),同比增加10.2%。其中來自中國的產品(消費品)共184例,同比增加17.2%,占美國CPSC召回總數(shù)的57.0%,比重較上年增加3.4個百分點,涉及金額約72億美元。此外,有48例是美國與加拿大聯(lián)合進行召回,占中國產品被召回通報數(shù)的26.1%。
中國輸美產品被召回最多的產品兒童用品(24.5%)、電器/電氣設備(21.7%)和紡織服裝(15.8%)(見表2、圖3)。
被召回的45例兒童用品包括嬰兒搖椅、床上用品、玩具游戲產品和兒童用水杯等,被召回原因大多是產品存在致嬰兒溺水、割傷、嗆噎窒息等風險;電器/電氣產品(40例)包括榨汁機、高壓鍋、除濕器、吸塵器、空氣炸鍋和插座等,主要存在致消費者燒傷、觸電和割傷等風險;紡織服裝(29例)中,有25例為兒童睡衣或睡袍,均存在不符合美國聯(lián)邦兒童睡衣的易燃性標準的問題,2例為哺乳衛(wèi)衣衫,存在小部件吞咽的風險,還有2例為兒童重力毯,存在窒息風險。
表2 2023年和2022年美國CPSC召回中國出口消費品前5類產品
圖3 2023年美國CPSC召回中國出口消費品的類別分布
(2023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美國CPSC官網,收集于2024年1月4日;2022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本網《2022年TBT通報和出口歐美產品受阻情況》)
【歐盟】
2023年,歐盟非食品類危險產品快速預警系統(tǒng)-安全門(Safety Gate,舊稱:RAPEX)共發(fā)布3351例危險產品通報,較上年增長60.5%。其中,產品原產地為中國的通報有1235例,較上年增加16.8%,占歐盟Safety Gate通報總數(shù)的36.9%,比重較上年下降13.7個百分點。原產于中國被通報最多的產品為玩具(30.4%),另外還有電器用品與設備(21.1%)、珠寶(9.2%)等(見表3、圖4)。
表3 2023年和2022年歐盟Safety Gate通報中國產消費品前5類產品
圖4 2023年歐盟Safety Gate通報中國產消費品的類別分布
2023年中國輸歐玩具較2022年減少17例,但仍然穩(wěn)居第一,被通報的主要原因有:玩具的部件容易脫落或易被接觸,兒童可能會把它們放進口中并導致嗆噎;玩具含有過量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危害兒童健康。對中國輸歐玩具通報最多的國家是波蘭(78例)和法國(70例)。
電器用品與設備被通報數(shù)比2022年增長了80.6%,被通報的主要原因為產品焊料中含有過量的鉛,鉛存在環(huán)境風險;帶電部件可能會被接觸,使用者可能會遭受電擊。對中國輸歐電器用品與設備通報最多的國家是瑞典(105例),其中通報產品中98%涉及鉛含量超標,其次是鄰苯二甲酸鹽和短鏈氯化石蠟(SCCPs)含量超標。
珠寶也是被通報數(shù)增長幅度較大的一類產品,比2022年增長了77.7%,被通報的主要原因為鎘含量超標。對中國輸歐珠寶通報最多的國家是瑞典(49例)。紡織服裝和時尚物品被通報數(shù)與上一年相比減少18.6%。其中兒童相關產品有29例,被通報的原因主要是產品的拉繩可能成為兒童各種活動中的羈絆,導致兒童被勒斃。兒童用品和設備被通報數(shù)比上一年增長了1.17倍,為65例,集中在嬰兒背帶(19例)和嬰兒自助喂食枕(17例),被通報原因主要是產品的結構設計上存在缺陷導致跌落、嗆噎、擠壓等受傷。
對中國輸歐消費品提交通報數(shù)量前5位的國家依次是:瑞典(19.8%)、德國(10.5%)、波蘭(9.2%)、法國(9.1%)和匈牙利(7.7%)。其中,瑞典通報最多的產品是電器用品與設備(105例);德國通報最多的產品是珠寶(33例);波蘭通報最多的產品是玩具(78例)(見表4、圖5)。
表4 2023年和2022年歐盟Safety Gate通報中國產消費品的前5位國家
圖5 2023年歐盟Safety Gate通報中國產消費品的國家分布
(2023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歐盟Safety Gate官網,收集于2024年1月8日;2022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本網《2022年TBT通報和出口歐美產品受阻情況》)
2023年我國出口歐美農食及醫(yī)療器械產品受阻情況
本簡報所述“受阻”是指產品被當?shù)睾jP拒絕進口、自動扣留以及進入對方市場后被召回等多種出口受阻情況。本節(jié)介紹美國FDA拒絕進口和歐盟RASFF通報。
【美國】
2023年,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共計通報拒絕進口15905批次,較上年減少1.5%。對中國輸美產品(含農食產品、醫(yī)療產品、化妝品及煙草產品等)通報拒絕進口2156批次,較上年減少2.5%,占美國FDA通報數(shù)的13.6%,占比較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
在農食產品方面,美國FDA通報拒絕進口農食產品7185批次,較上年減少8.3%。中國輸美農食產品被拒絕進口通報691批次,較上年減少8.5%,占美國FDA通報農食產品總數(shù)的9.6%,占比與上年持平。其中,被拒絕進口的農食產品以蔬菜水果和水產品居多(見表5、圖6)。
表5 2023年和2022年美國FDA拒絕進口的前5位中國農食產品
圖6 2023年美國FDA拒絕進口的中國農食產品種類分布
從拒絕原因上看,有28.1%的農食產品(194批次)因涉及“含污穢的、腐臭的或腐爛的物質,或不適于食用”而被拒絕進口,主要是蔬菜水果(93批次)、烘焙產品(40批次)和水產品(25批次);有25.9%的農食產品(179批次)因涉及各種標簽問題而被拒絕進口,如“標簽缺少營養(yǎng)信息”(79批次)、“標簽未標注每種配料的通用或常用名稱,或/和飲料未顯著標注果蔬汁的總體含量”(76批次)和“法律要求標注的英文信息未在標簽上以顯著且便于普通人閱讀和理解的形式顯示”(66批次);有14.6%的農食產品因涉及“含有毒有害物質”而被拒絕進口,還有13.0%的農食產品因“含三聚氰胺或其類似物”而被拒絕進口(注:同一批次產品可能涉及多個拒絕原因)。
從具體產品上看,被拒絕進口最多的農食產品是金針菇,有56批次,遠高于其他產品,且有50.0%是因涉及“含李斯特菌”而被拒絕進口。
在醫(yī)療產品方面,2023年美國FDA共通報拒絕進口醫(yī)療產品6874批次,較上年減少0.7%,占美國FDA總通報數(shù)的43.2%,占比較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其中,中國醫(yī)療產品被美國FDA拒絕進口865批次(醫(yī)藥品187批次、醫(yī)療器械678批次),較上年減少30.8%,占美國FDA拒絕進口醫(yī)療產品總數(shù)的12.6%,占比較上年下降5.5個百分點。
從拒絕原因上看,被美國FDA拒絕進口的中國醫(yī)療產品中有74.9%涉及注冊問題,占比較上年下降16.5個百分點。中國醫(yī)療產品被美國FDA拒絕進口的原因中,前四位均為注冊問題,分別是“藥品或器械未在510(j)要求的列表中,或未提供510(j)或510(k)要求提交的通知或其他信息”“負責產品生產、制備、宣傳、合成或加工的機構未按期注冊”“器械與已上市合法器械為非實質性等同或510(k)未備案”和“一級分銷商(進口商)未按規(guī)定注冊”,分別有46.6%、43.1%、20.2%和19.9%的醫(yī)療產品涉及以上問題;排在第五位的拒絕原因是“因設備存在缺陷或漏洞,產品質量低于其聲稱或被描述的水平”,涉及該原因的中國醫(yī)療產品有170批次,較上年增加314.6%,占比從上年的3.3%飆升至19.7%。還有12.5%的醫(yī)療產品因涉及標簽問題而被拒絕進口,占比較上年上升2.5個百分點,如“標簽信息不是英文”“標簽未標注生產商、包裝商或分銷商的名稱和地址”和“產品為處方藥,標簽缺少應有信息”等(注:同一批次產品可能涉及多個拒絕原因)。
(2023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美國FDA官網,收集于2024年1月8日;2022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本網《2022年TBT通報和出口歐美產品受阻情況》)
【歐盟】
2023年,歐盟食品和飼料類快速預警系統(tǒng)(RASFF)共發(fā)布4681例食品安全風險通報,較上年增加7.6%。其中,來自中國的產品被通報323例,較上年增加0.3%,占歐盟RASFF通報總數(shù)的6.9%,占比較上年減少0.5個百分點。歐盟RASFF通報中國產食品192例,較上年增加17.8%,占中國產品通報數(shù)的59.4%。另外還有食品接觸材料126例,飼料5例。
在食品方面,歐盟RASFF通報中國最多的類別是“水果和蔬菜”(38例),此類產品的通報數(shù)占中國產食品通報數(shù)的19.8%,違規(guī)原因主要是農藥殘留問題。農藥殘留一直是中國輸歐食品被RASFF通報的主要原因,2023年RASFF公布的中國產食品通報中,約有28.6%涉及的違規(guī)原因是農藥殘留超標或檢出未授權的農藥,常見的違規(guī)農藥包括氯酸鹽、毒死蜱、唑蟲酰胺和高效氯氟氰菊酯等。
除水果、蔬菜和茶葉等植物產品外,2023年有18例中國產禽肉因氯酸鹽殘留問題而被荷蘭通報,主要集中在11月。屠宰后經過含氯消毒劑(清洗液)清洗的雞,被稱為“氯洗雞”。“氯洗雞”時常會被檢測出含氯消毒劑產生的副產品,即氯酸鹽。雖然美國、日本和加拿大等國都允許使用含次氯酸的水清洗屠宰后的雞,但歐盟卻禁止進口和銷售“氯洗雞”。歐盟法規(guī)(EC) No 853/2004明確規(guī)定,歐盟禁止食品經營者使用除飲用水以外的任何物質清潔去除動物源性食品的表面污染物。同時,歐盟法規(guī)(EU) 2020/749規(guī)定,禽肉產品中的氯酸鹽最大殘留量為0.05 mg/kg。食品出口企業(yè)應注意各國法規(guī)標準的差異。
糖果類食品的通報數(shù)明顯增加,2023年有27例中國產糖果通報,比上一年多21例,通報數(shù)僅次于水果和蔬菜。通報原因主要是含有未授權的食品添加劑,包括二氧化鈦、莧菜紅等著色劑,阿斯巴甜、安賽蜜等甜味劑,以及可能導致兒童窒息的卡拉膠、刺槐豆膠等增稠劑(見表6、圖7)。
表6 2023年和2022年歐盟RASFF通報中國產食品前5位產品
圖7 2023年歐盟RASFF通報中國產食品類別分布
2023年通報中國產食品最多的國家是荷蘭,其次為意大利和德國。三國的通報數(shù)均占中國產食品被通報數(shù)的10%以上(見表7、圖8)。其中,意大利較為關注新型食品問題,其提交的中國產食品通報中,28%的通報涉及的違規(guī)原因是食品為(或含有)未授權的新型食品,如黨參、當歸和竹筍等。
表7 2023年和2022年歐盟RASFF通報中國產食品前5位國家列表
圖8 2023年歐盟RASFF通報中國產食品的國家分布
在食品接觸材料方面,2023年歐盟RASFF通報中國產食品接觸材料制品(以下簡稱食接制品)126例,較上年減少14.3%。隨著歐盟“Bamboo-zling”執(zhí)法行動的結束,中國產食接制品的通報數(shù)也隨之回落。初級芳香胺遷移是中國產食接制品被通報的首要原因,27.8%的中國產食接制品通報涉及該原因。除初級芳香胺遷移外,含有未授權的天然材料和重金屬遷移也是中國產食接制品被通報的重要原因。此外,2023年有2例竹制食接制品(砧板和餐具)因鉛遷移而被法國通報,這是輸歐竹制品首次因鉛遷移而被通報。此前因鉛遷移而被通報的食接制品主要為玻璃制品和金屬制品,而竹制品的違規(guī)原因主要為含有天然材料、甲醛或三聚氰胺遷移等。
2023年通報中國產食接制品最多的國家是法國,其次是愛爾蘭和意大利。法國通報的23例中國產食接制品中,有22例的違規(guī)原因都是物質遷移問題,主要為初級芳香胺和鄰苯二甲酸酯遷移。
(2023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歐盟RASFF官網,收集于2024年1月4日;2022年數(shù)據(jù)來源于本網《2022年TBT通報和出口歐美產品受阻情況》)
關注“廣東技術性貿易措施”,獲取更多服務。